2006年7月12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五版:人物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写小说普法的女法官
本报记者 汪嘉林 通讯员 申屠清儿

  吴舒卓今年40多岁,个子不高,戴着一副斯文的眼镜儿,人看上去既和气又热情。在杭州余杭区法院干了10多年的她,深知单纯对着法条办案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现代司法理念对法官的要求,是能擅长分析案件中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办案经验的积累必不可少。
  对于经验积累这桩事儿,吴舒卓有着她的“独门绝学”——写小说。

  两起离婚案激发创作冲动
  办完一些情节特别曲折、关系特别复杂的案子后写篇小说,已成了吴舒卓的一种习惯,但她写小说的初衷,却是想通过小说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2004年,吴舒卓在余杭区仁和镇当农村指导员。去后不久她便发现,虽然仁和镇离余杭城区并不远,但那儿百姓的法律意识却十分淡薄,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法律概念都搞不清。
  刚到仁和镇不久,吴舒卓便碰到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儿:一对刚刚在仁和法庭判决离婚的夫妻,吵吵嚷嚷地向法庭索要离婚证书,而法庭工作人员再三向其解释:“判决离婚的,只有判决书,没有离婚证……”然而,两人却一味坚持索要离婚证。
  无独有偶,另一件离婚案的发生,让吴舒卓再一次强烈地感到自己应该做点儿什么了。当时,她发现镇上一对夫妻的感情已经完全破裂,如果不尽快办理离婚手续,那么互相之间的伤害只会越来越深。
  女方告诉吴舒卓,因为丈夫有了外遇,夫妻俩为此经常争吵,丈夫的态度也由原来的遮遮掩掩变成了后来的肆无忌惮。2004年新年刚过,夫妻俩又因为一点小事吵开了。“这日子没法过了!”妻子一气之下把结婚证撕了个粉碎。没过几日,她便与丈夫一起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办理离婚手续时必须要求出示结婚证书,而此时,他们的结婚证书早已成了一堆碎纸。
  “登记离婚不行,你们可以上法院要求判决离婚嘛!”吴舒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是令她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女方对判决离婚这一说法感到非常惊讶,表示自己从来没听说过离婚还可以上法院。
  “竟然还有人不知道判决离婚的?他们的法律意识可以说已经到了空白的地步。”吴舒卓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农村指导员,一名法官,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又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保障这些权利。
  “想法归想法,可是办法在哪儿呢?难道天天面授机宜?几万号人,不现实啊!”吴舒卓告诉记者,当时为了寻求解决之道,她设想过很多种办法,包括开办免费培训班,在网上建立论坛等等,但都被自己否定了。“还是丈夫理解我。”吴舒卓告诉记者,当时她把自己的苦恼都告诉了丈夫,丈夫一下子就冒出了个好主意:“你不是向来都喜欢文学吗?何不把这些东西都写成故事,让老百姓来读呢?”

  要离婚的带着小说上法庭
  “对呀,何不就从这两个案子着手,写上一段小故事,把其中的道道说说透呢?”吴舒卓为了在故事中涵盖到更多的婚姻法知识,还刻意增设了些情节,比如夫妻共有的财产应该如何分割、赡养和抚养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
  吴舒卓告诉记者,为了让故事中的法律关系能准确无误,在动手写小说前,她还专门翻阅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两三天之后,一篇名为《王二嫂结婚》的小小说与仁和镇的百姓见面了。吴舒卓介绍,这篇小小说通过主人公王二嫂从结婚到离婚再到结婚的经历,基本上把老百姓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会碰到的法律问题统统梳理了一遍。故事在发布出去之后,引来了不小的社会反响,有些闹离婚的人甚至带了这篇小小说上法庭。
  “我也发现,写小说的过程,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吴舒卓告诉记者,她虽然在余杭法院民庭工作,但办理的案件大量的还是经济纠纷,对于结婚、离婚这些事儿中的法律关系,并没有深入研究。但通过写小说,许多原本模糊的法律关系一下子搞明白了,“这也是自我总结,自我积累的一种好方法。”
  2005年,吴舒卓经办了一件比较复杂的经济纠纷案。黄某和许某原本是关系不错的朋友,因为救急,黄某向许某借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而就在借钱的时候,许某提出双方要签订一份房屋抵押合同。然而,狡猾的许某要黄某签的却是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借钱心切,黄某并没有细看合同内容。事后才知道,自己的房子竟然已经卖给了许某。
  “这起案子的调查取证过程颇为繁琐,当然最终是因为合同有着明显的不公平而被认定为无效。”吴舒卓觉得,类似这样的案子,在经济快速发展期显然不会是偶然事件,保不定什么时候,类似的案例又会发生。所以,将它写下来于己于人都非常必要。于是《黄大爷的房子和官司》又在吴舒卓的笔下诞生了。

  小说贴近普通百姓的心
  “从前年开始到现在,大大小小差不多已经写了30多篇了,每一篇小小说所讨论的法律问题都不尽相同。”吴舒卓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在审理完一起案件之后,也会写个工作性的报告,“而写小说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一种自发的学习、生活方式,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羁绊,一些在案子中没有涉及到但又极其重要的法律问题,你可以尽情假设它的存在,然后研究它,解决它。”吴舒卓觉得,自从她开始写这类小说之后,很多原本看起来可能是比较棘手的案件,现在自己已经可以完全从容应对了。
  小说的发表,也让吴舒卓和百姓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或许是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老百姓总是认为打官司是一件不好的事儿,而法官的脸也总是冷冰冰的。”随着吴舒卓写的故事不断在媒体上刊发,她的名字也慢慢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所熟悉。很多原本没有勇气走进法院来维护自身权益的百姓,都因为看了吴舒卓写的故事而鼓起了勇气。
  “写小说成了我和百姓沟通的桥梁,我觉得这条路选对了。”吴舒卓有点自豪地说。